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NEWS REPORT
新闻报道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 “人类什么德性,机器人就是什么德性

2018年01月22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4704

南都讯 记者张艳芬 教育不改革,15年后将有一半的大学面临破产倒闭?造车的老牌国企、世界500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大规模造“商用无人车”,因为“行业要变天”。智能教育、无人驾驶、精准医疗这些新鲜热辣的科创话题,在上周末苏州举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听完后会让你觉得仿若活在科幻小说的情节里,而在论坛上发言的“大佬”们却那么真实地站在你眼前。

  南都讯 记者张艳芬 教育不改革,15年后将有一半的大学面临破产倒闭?造车的老牌国企、世界500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大规模造“商用无人车”,因为“行业要变天”。智能教育、无人驾驶、精准医疗这些新鲜热辣的科创话题,在上周末苏州举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听完后会让你觉得仿若活在科幻小说的情节里,而在论坛上发言的“大佬”们却那么真实地站在你眼前。

  12月23日至24日,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上千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士参会,该年会和第七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颁奖典礼同步,论坛议题涵盖与人工智能关联的多个方面,周日的六场平行分论坛更是“干货满满”,对无人驾驶、机器人、教育、医疗、大数据、创新创业6大方向展开深入讨论,不少观点颇具启发。

  北汽集团荣辉:“你不知道打败你的人会从哪里杀来”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

  “为什么我们现在开始大规模地推无人驾驶的商用?我们要抢在前头,否则很多人就把我们‘杀掉’了”,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在做“无人驾驶与未来”的演讲时,语出惊人。

  排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137位的北汽集团今年10月份和百度签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达成集团层面的战略合作,全面打造“人工智能+汽车”生态。传统产业“老大哥”在一场人工智能论坛上的发声,引人思考。

  荣辉说,过去像北汽这样的老牌造车企业,作为传统主机厂,有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站在产业链顶端,但如今,进入汽车行业的都在做新能源汽车,而且以智能化、无人驾驶作为目标,传统企业以往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已不复存在。

  荣辉以共享单车举例引发听众对未来无人驾驶的“想象空间”。他说,共享单车和传统单车的不同,就是在车锁上加了联网和智能,这“一点点变化”对传统自行车行业带来的冲击是,2014年传统自行车产量是7900万辆,2016年已滑落到5300万辆,这5300万辆里面还包括共享单车,如果去掉那部分,整个行业滑落数量更大。“一旦自行车共享了,你根本不想拥有一辆自行车”。

  荣辉以此类推,他认为同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在汽车行业。

  “当车变成无人驾驶之后,你就不会想着拥有一辆汽车,你只使用它”,他说,一旦无人驾驶走入人们的生活,共享单车对产业影响的现象就会发生在汽车行业,作为汽车制造商,“我们会受最大影响”。所以,“在别人在做测试的时候,我们开始大规模推商业化应用,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要变天了。汽车行业再也不是传统行业,这个行业马上就会发生剧变”,荣辉说,正是因为意识到剧变来临,所以北汽作为一个传统的、成功的、体量庞大的企业,“我们居然是诚惶诚恐的,我们居然要先开始做大规模的实验”。

  荣辉进一步以共享单车举例解释商业模式变化对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于传统的自行车企业来说,更危险的还在后面。摩拜和富士康合作,让富士康去生产自行车,传统的飞鸽、凤凰根本连将来生产自行车的资格都没有了,怎么活下去?”

  他提醒年轻人注意当下竞争的特点,“把你打败的竞争对手,你根本想不到他是从哪个方向杀过来的。很多把你打败的竞争对手根本就不是你这个行业的。你想想传统手机被谁打败了?被造计算机的苹果打败了。传统自行车厂被谁打败了?被自行车共享出行的公司打败了。所以打败传统汽车厂的还不知道从哪来呢。这就是我们面临很危险的情况”。

  李德毅院士:“AI兴起,教育等行业最受冲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给人类造成的影响,这是我一个大胆的预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作“人工智能—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的演讲时,如此预言人工智能的未来,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会让人类更有尊严、更加优雅、更加智慧地生活。

  “我们是什么德性,机器人就是什么德性,如果没有认识到这点,就认识不到大数据的作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严峻的”,李德毅提醒,当前人的素质和智能产生的大数据,正是训练机器人素质和智能的前提条件。

  他和国外科学家交流时,当听到关于外界对中国当下智能资源的评价不高时,“打击不小”,比如,有美国的院士评论中国“拥有全球1/6的人口,却没能拥有全球1/6的智能资源”,李德毅提醒人们,“我们不要再无知者无畏了,不要再盲目乐观”,应该反思已有的问题。他认为苏州市政府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基地永久落在苏州,“很有勇气”。

  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是哪些行业?李德毅的答案是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

  谈到制造业时,李德毅以工业机器人举例,“全球1万名产业工人平均配的工业机器人,我们国家是49台,全球平均68台,我们旁边的韩国竟然可以达到500多台”,他提醒人们,现在讲企业规模,拥有多少万员工不是骄傲,拥有多少万机器人可能才更好,“我们需要原创性的智能科学技术,到2030年希望我们国家每1万名产业工人能有300台机器人”。

  人工智能对教育产业的影响,李德毅以自己为例,“30岁之前用了五分之一的时间学外语”,而如今,如果语音处理或自然语言翻译在一二十年内很好地解决沟通的问题,小孩子是否还需要花大力气学外语?李德毅认为,等到这些孩子30岁的时候翻译机器人随时可用,他认为不必送孩子去幼儿园学外语了。

  “为什么不把30年前学外语的五分之一时间,拿来学一点母语,把中文学得更好一点,学点数学,学点历史呢”,他的反问引发听众深思。

  在李德毅看来,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通过考试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个传统的教育公式在人工智能面前应该修改了,教育应该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选择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他提醒人们,人脑中的存量知识既可帮助发展好奇心和想象力,但同时也可能制约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位房、高考等话题已经是全国性的教育焦点问题,李德毅认为,将来的高考应该360天都能进行,“不用安排在同一天,搞得全社会那么紧张,搞得孩子们都要买学区房,没必要”。

  他甚至列出这个“随时高考”的流程——通过互联网,机器人提问考生意向,考生回答感兴趣的专业和提交材料;机器人出题判定考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面试;确定学校并“虚拟访问”,然后进行录取。他说,高考如果可以这样做,录取公务员、企业用人都可通过类似方式进行,“这个社会就变了”。

  李德毅认为,教育红利是中国人口红利中最大的红利,中国要在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的世界高地,必须现在就要进行教育和人才培养。他还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在2018年召开一个各地高校学院相关系主任的论坛,研究这些学院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如何设置课程、如何招生、如何科研、如何改革等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席酉民:未来的人才应该是世界玩家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

  对于李德毅“智能工具已经很好用,不必从幼儿苦学英语”的论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执行校长席酉民陷入深思:“在激动人心的时刻,可以用百度去搜寻漂亮诗词,却无法脱口而出描写出来,方便是不是就让我们的生活体验就很好?”。

  席酉民的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这位1987年就获得中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的教育行专一直在思考,机器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不是我们的生活就更幸福了呢”。

  他引经据典,提到《零边界成本社会》一书中关于未来社会共享与共生的特点,他说,“世界将成为竞合的世界,而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

  “假如说有大量的网课公司出现,实体大学校园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大学就一门课打不过网课公司,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个是每个大学需要思考的,这个思考已经是全球的话题”。

  “哈佛大学一个商学院的教授2014年曾做了一个预测,未来15年之内如果美国大学不改变,美国大学一半可能面临破产”。

  席酉民提醒,应该警惕人类社会最后沦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乞讨者。

  当下的高等教育如何匹配未来人才的需求?

  席酉民认为,未来的人才应该是世界玩家,生存在全球世界一体化的环境里,而不是某个城市的角落,高尚的品格和素养、行业的造诣、跨文化的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这些都是他对于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应该调整人才观念,改变当下的教育理念,并重塑育人的过程和方式。

  在席酉民看来,大学最后应该变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里面大学最大的意义是创新生态所有的资源进来,各取所需,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共生共存下面的影响,这个影响通过教育影响一代一代人,通过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影响社会的文明。

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奖励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