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FRONTAL OBSERVATION
前沿观察
首页 > 前沿观察 > 正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专访首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得主陆汝钤

2019年01月11日   来源:光明日报     

54426

近日,在如雷的掌声中,一位两鬓已白,却仍然健步的学者踏上了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舞台,接过了首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证书。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汝钤。

  12月8-10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8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本届大会同期召开了“中国人工智能弱势分析座谈会”、“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研讨会”和“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竞赛”等系列活动。大会组委会邀请到国家部委专家、两院院士、CAAI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以及获奖专家学者、人工智能企业领军人和长三角及苏州市所属高校院所的师生代表共计2000余人出席盛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CAIIAM)作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主题配套活动,以“高端化、专业性、影响力”为办会方针,集报告发布、荣誉表彰、高端会议、产品展示、创新大赛、项目路演等六大板块于一体,是国内权威性高、规模较大、品牌力强、行业影响深远的年度人工智能标志性盛会。大会共计举办了16个核心话题、58场主题报告的高端对话与思想交锋,邀请了近200位国内权威学者、顶级专家和企业精英分享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前沿技术方向和未来创新生态,为人工智能学术、应用、资本、产业搭建了高水平的互动交流平台,这对引导人工智能企业把握前沿技术热点、拥抱产业发展新常态,在提升实体经济能级,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在如雷的掌声中,一位两鬓已白,却仍然健步的学者踏上了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的舞台,接过了首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证书。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汝钤。

  “完全没想到,又有些惶恐。”获奖之际,原本生活简单安静、连手机都不用的83岁老先生,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这多少让他有点不习惯。

  然而,在李德毅、谭铁牛等40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大奖评审委员会看来,陆汝钤作为我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过去数十年在知识工程方面取得的系统性创新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足可谓贡献卓越。

  1959年,24岁的陆汝钤以优等的成绩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随即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此时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已有了多年发展,但在国内学界仍是一个追赶先进技术的话题,这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

  “那时,关于计算机的图书资料少得可怜。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算是这类资料最多的地方了。为了争看一些热门资料,我往往一早就守在计算所阅览室的门口,一开门就冲进去。也不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就是想都看一看,地地道道的‘饥不择食’。”谈起这段往事,陆汝钤平和的语调变得欢快起来。

  1972年,中科院数学所成立计算站,迎来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台国产晶体管计算机,足有半个办公室大,每秒钟只有三万次浮点运算,存储量只有8000字,但吸引了附近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甚至外地的用户前来使用。陆汝钤受命维护这台机器的主要软件Algol60编译程序,为用户答题,查错释义。

  这让一直着迷于计算机的陆汝钤忙碌坏了,短短几年,他开始摸透了计算机的“脾气”,也接触到了一个更新的词语——“人工智能”。

  彼时,正处于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低谷。由于此前科学家们过于乐观的估计,社会上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没有多大价值,绝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更是对此茫然不知。陆汝钤却认为:“计算机科学有很多分支,但通过计算机技术赋予机器智能,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解决更多问题,这样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必然是有前景的。”

  1978年,陆汝钤初次招收硕士生,课题正是人工智能语言LISP的研究。1981年,他发表了自己的首篇人工智能文章,知识工程进入了他的视线。

  作为以人类知识为基础、通过智能软件而建立的专家系统,知识工程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进行经验判断,1997年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专家系统“深蓝”,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被视为将人工智能拉出低谷的希望。

  80年代初,针对当时国内外知识工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存在的短板和局限,陆汝钤设计并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艰深的符号运算,枯燥的逻辑推理,在他的巧思之下,幻化为计算机的专家智能,大大提高了专家系统自动生成的效率。很快,《天马》应用于国防和经济的20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后,他进一步把类自然语言理解与软件工程中的领域分析、领域建模结合起来,促进管理软件开发的自动化,并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直接介入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1994年,英国《AI WATCH》杂志用整整一页篇幅发表评论说,陆汝钤的研究成果是他们所见到的“以领域知识库支持主流软件开发的第一例”,“很有可能发展为可实用的工业工具”,并就此提出:“是欧洲的人工智能软件工业界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界建立联系的时候了”。

  2000年以来,深度学习等新理论的突破,打开了人工智能新的发展路径,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给知识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这让始终紧盯技术前沿的陆汝钤颇感欣慰,又觉紧迫。尽管已年过80,陆汝钤依然保持着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12点就寝的工作习惯,喜静的他每天步行往返于家和办公室之间,阅读最新文献、思考研究问题和指导学生几乎构成了全部的生活。

  他告诉记者:“不瞒你说,我觉得自己有点落后了,必须赶上。如今,我和团队正积极探索将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与知识工程相结合,这样知识工程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在陆汝钤看来,人工智能是“如此能够激发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学科,未来完全可以应用到工作生活的任何领域来解决问题,欠缺的只是想象力。“很多年轻人还不太习惯于独立的思维,走自己的路,而是希望在别人的路上走得更好一点、更远一点。我的建议是,要放开想象力,敢于去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像我最赞同的,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组织机构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奖励资质